返回
国内动态

珠宝公司用“洋证书” 忽悠消费者 被罚12万

2012-03-14 07:49584
 长江商报消息

  本报讯(记者 庞伟红 通讯员 华俊)珠宝公司为推卸责任利用消费者语言障碍,用“洋证书”忽悠消费者,最终自食恶果,被罚12万。昨日,江汉工商在友谊路中百仓储举行3·15现场咨询会,报告了这起典型案例。

  据介绍,深圳某珠宝公司在江汉区一大型商场设点销售的钻戒,用美国某知名大机构出具的等级鉴定书来标示钻石等级。江汉公平交易局在例行检查时发现,该店证书采用的是全英文的“洋证书”,其上标明:珠宝是根据送检人的要求检测的,如有纠纷该机构不负任何责任。

  国家明文规定,进口商品的包装、品牌、规格等必须翻译成中文,珠宝公司此种做法欠妥。交易局将珠宝送至国家珠宝鉴定中心检测,发现其钻石的实际纯净度低于国标。公司故意不翻译成中文,有以次充好之嫌,工商部门依法对该公司处以货值1.5倍共计12万元的罚款。

  工商提醒,国外一些鉴定机构的鉴定标准比国内要低,消费者购买贵重消费品时,要对其证书、标识、说明书等要全面识别,不要盲目崇尚。

打赏

上一篇:明牌珠宝: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批复

下一篇:昌乐做大做强珠宝产业 打造特色珠宝品牌

  • 0人打赏
    举报
关闭
同类资讯
热门评论
加载更多……
00
  • 账号登录

其他方式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