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底,蒙汉坤听说梧州学院研发生产了半自动化的宝石机,他马上进行考察和测算。2011年3月以每台1500元的价钱购买了10台全数控技术宝石研磨与抛光机。
自从他购进了梧州学院研发生产的宝石机后,每天每人生产的宝石从100粒左右提高到将400粒左右,不仅生产效率提高近4倍,而且加工出来的宝石质量稳定,达到A级以上标准。”
人工宝石产业作为广西梧州市的一个特色产业,2008年以前,宝石加工多以手工操作为主,随着劳动成本的不断攀升与产品销售价格竞争的下滑,造成了利润空间减少。
2008年开始,梧州学院为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,依托该院的人工宝石设计与加工实验室、信号处理实验室等科研平台,组织以陈炳忠高级工程师为首的18名科研攻关小组。他们向广西科技厅申报并承担了“人工宝石粘石、反石、自动刻磨技术及设备研发”课题,开启了研发之路。
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,科研攻关小组已经成功研发了两种型号的“刻面宝石加工快速粘反石机”、三种型号的“高精度宝石自动刻磨抛光机”以及配套设备。此外,该小组在研发过程中,还申报4项专利,其中“宝石石坯研磨床”和“圆型宝石冠角亭角自动研磨床”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实用新型专利授权。
近年来,随着原料及劳动成本的增加,以及市场的不稳定性突显,许多人工宝石作坊无力继续经营,产业工人也都纷纷转行。“如果不用机械,现在磨宝石很难赚到钱。”蒙汉坤说。
“我们自主研制的KY57型高精度宝石自动刻磨机,目前已能打磨出A级以上品质的宝石以及‘八心八箭宝石’,并具备小批量试产的条件。”梧州学院电子类教学与科研高级工程师黄永庆介绍。第一批投向市场的50台高精度宝石自动刻磨机,由于造价低廉、操作简便、成品品质高等优点,受到众多宝石加工企业的认可和追捧。
高级工程师陈炳忠介绍,这些最新型号的宝石加工快速粘反石机每小时可粘石坯8000粒、反石坯4800粒,比手工操作分别提高20倍和10倍以上,宝石自动刻磨抛光机不仅比手工快了5倍,而且由于加强了精度控制,产品质量达到3A级以上。
2012年3月,广西科技厅专家组在对梧州学院“人工宝石粘石、反石、自动刻磨技术及设备研发”项目进行鉴定时作出的评价:“该项目具有先进的设计理念,尤其是自主开发独特的控制算法与加工数据结构,提出控制程序与加工数据分离的设计方案,使得该技术及设备发明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。”
近年来,梧州学院立足梧州、面向东盟,依托本地人工宝石市场,先后设立珠宝首饰设计专业和建立人工宝石设计与检测实验室,充分运用高校教学科研资源,集中人力物力研发宝石加工技术与设备,助推人工宝石加工产业升级换代。